- 玉中科普
脸黄、怕冷、头发出油?出现这8大表现,代表你真的脾虚了!健脾指南请查收
《黄帝内经》指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我们的身体受先天后天两个因素共同制约,故而,要想健康,护好肾和脾是基本前提。生活中,补肾人群比比皆是。打开电视,各种补肾产品广告满天飞。但是,脾呢,却始终处于被遗忘的角落。
从大数据来看,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先天问题,身体出问题,都是出在后天上。
脾不好,无以运化水谷水湿,就会影响代谢后的水液及废物的排出,人就会肥胖臃肿;脾不好,气血无以上荣于面,就会面色萎黄;脾不好,气血生化不足,就会冲任失养,血海不充,就会出现月经延后、月经量少、闭经等妇科问题。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说:“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认为脾虚是一切疾患的成因。简而言之:一切疾病,始于脾虚!
脾胃同居中焦,是人体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并输布其精微的主要脏器。人出生之后,生命活动的继续和精气血津液的化生和充实,均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这与其生理功能有关。
01·主运化
也就是运输和消化的意思,吃进去的东西首先到胃里初步加工但还不能被人体直接利用,必须要被脾进一步运化才能产生气、血、精、津液等精微营养物质,才能被身体利用,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所以,想滋补气血,须先健脾。
02·水液代谢
此点和湿气有直接关系,如果代谢失常,那么湿,湿热等等都来了。
有一句经典总结“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病生湿;脾为生痰之源”。
03·统摄血液
《金匮要略编注》云:“五脏六腑之血,全赖脾气统摄。”由此可见,脾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逸出脉外的功能。脾气统摄血液的功能,实际上是气的固摄作用的体现。脾气健旺,气生有源,气足而固摄作用健全,血液则循脉运行而不逸出脉外,正常输布于全身,维持人体血液的正常运行。常见的月经淋漓不尽,量过多等,都要考虑和脾虚有。
脾主要有这三个作用,如果脾健康的话,那从外表也能看出来:肌肉主满,四肢温暖活动轻健有力,口唇红润而有光泽。反之,人显得比较干瘦或虚胖,精气神差,肌肉松软无力或者根本没肌肉,面色差,口唇缺乏血色等等。
脾虚表现
《黄帝内经》讲:“有诸形于内,必形于外”。意思就是,人的身体内部一旦有毛病了,一定会在身体表面显现出来。--身体表现--
1.皮肤是否变得黯淡萎黄,总长痘痘,头发容易油、且掉发多(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不能濡养皮肤,增生痰;发为血之余,气血虚不能濡养头发。)
2.惯性拉肚子、大便不成型(拉肚子是脾虚最典型的症状,主要由于脾阴虚,造成食物无法运化,湿气入侵,大便溏稀。)
3.身材肥胖或消瘦(脾胃功能虚弱,食物一直堆积在体内,新陈代谢,营养不能消耗掉只能堆积在体内形成肥胖。且脾主肌肉,脾虚导致肌肉松软不再紧致,腹部容易出现"游泳圈”。身体太瘦,是因为脾虚不能运化,难以吸收。)
4.大眼袋、黑眼圈(脾虚导致气血瘀阻,眼周皮肤薄,有明显青黑)
5.睡觉流口水,醒来枕头都湿了(脾在液为涎,脾虚涎就不受约束)
6.嘴里有口臭或口苦(脾虚影响消化吸收,长时间堆积产生异味)
7.整个人倦怠乏力、四肢无力(脾主肌肉,脾虚则四肢肌肉无力)
8.舌体胖大、舌头两边有齿痕(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水湿内停导致舌体变大,受牙齿挤压会有齿痕)
临床表现
多由不良饮食引起,多表现为腹胀、便溏、四肢乏力、精神疲劳、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肥胖、水肿、舌苔白等。·脾阳虚·脾阳虚证多由饮食不当、寒邪、久病、体质虚等引起。多表现为腹胀、食少、腹痛、喜温喜按或四肢怕冷、肢体沉重、周身浮肿、小便不利、大便溏薄清稀,女性还可能出现白带量多、质稀等症状,舌白滑等。
长期饮食不节,久病虚耗等因素,使得脾阴亏虚,可有口干咽燥、形体消瘦无力、心烦口渴、食欲减退、手足心热、口舌生疮、大便干结、尿短赤等症状,还可出现舌红无苔或有很多裂纹,虽有舌苔,但像地图状呈现块状剥脱,又称地图舌。
多由脾气虚、脾阳虚发展而来,在脾气虚、脾阳虚症状基础上,有气陷临床表现,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现象发生。
往往因慢性病和体质虚引起。在脾气虚证的基础上,还以月经过多、崩漏、便血、出血、皮下出血等现象来体现。
如何调理
如果脾虚了,还有办法补救么?脾虚只是一种失调状态,不属于疾病,很多脾胃问题压根不用吃药,每天把细节做到位了,短则几个月长则一年,都有明显改善了。所以,今天我们来说说该如何调养脾胃呢?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俗话说:脾胃病三分靠治,七分靠养。要想脾胃好,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彻底远离损伤脾胃的因素。要想脾胃好,以下九点少不了:吃饭要定时,吃个七分饱。细嚼又慢咽,软食暖食好。生冷瓜果需慎食,辛辣油腻莫过量。烟酒刺激不要碰,心平气和胃口好。饭后还需百步走,祝您活到九十九。
改变生活方式
由于不良生活习惯会加重脾虚症状,因此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做到劳逸结合。平时进行适当运动,如慢跑、打太极、跳绳等,以促进身体气血运行,加速新陈代谢,进而起到健脾功效。
中药调理
在做好生活调理时,患者也可遵医嘱使用中药调理,如白术、黄芪、芡实等。这些中药具有补脾益胃的功效,能够改善食欲不振、乏力等脾虚症状,起到调理脾胃的效果。
药物治疗
对于部分脾胃虚弱症状比较严重或生活调养不佳的患者,也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健脾和胃类中成药调理,比如人参健脾丸、香砂六君子丸、参苓白术颗粒等。
中医特色疗法
✅ 艾灸
艾灸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通过艾灸穴位如脾腧穴、胃腧穴、中脘穴、神阙穴等可以祛除寒气、强健脾胃
✅ 刮痧 刮痧是通过在体表进行反复刮动、摩擦,促使皮肤出现出血点,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治疗效果。脾虚刮痧一般刮阿是穴、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比较好。
✅ 穴位按摩 推荐两个常用的健脾穴位:中脘穴和足三里。中脘穴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的功效。保健方法:用掌根揉法,按揉2~3分钟,每天操作1~2次。足三里是脾胃保健要穴,是中医公认治病、养生、保健的第一大穴。保健方法:每日用拇指的指腹端按揉此穴或握拳用指间关节叩击此处。
✅ 中药热敷包 使用中药驱寒方剂配合青盐进行穴位外敷治疗,在热力与药力的双重作用下,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达到温经通络、行气止痛、健脾和胃、祛湿驱寒的功效。主要治疗胃痛、胃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反酸、嗳气、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寒证。
✅ 中药沐足 足部有足三阴、三阳之经脉,运用中药足浴能促进气血运行,配合穴位按摩,更能舒通经络、流畅气血、健脾安神,调节脏腑功能。
✅ 中药代茶饮 选择芳香悦脾、健脾消食的中药代茶冲泡或煎煮饮用。如玫瑰花茶饮,有理气养血和胃的功效;陈皮性温,归脾经,每日取适量泡着喝可作为健脾养胃的代茶饮。
还有朋友会问:我脾胃不好、调理了好长时间,效果却不明显,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很多人误认为多吃点补脾健胃的食材或药物就能起到调养脾胃的作用,结果却有可能越补越差,症状不但没有改善反而加重。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我们认为这种情况的发生大致有以下两种原因:
用药没有对证
大家都知道,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即便是同一个证型,其病机会有寒、热、虚、实的不同,治疗的时候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以食欲减退为例,如果只是单纯的脾虚不运化,那么补脾健胃是有效的,如果是湿热引起的,就需要清热利湿,是脾胃虚寒引起的,就要补脾暖胃,如果有食积还要消食化积,如果有肝郁乘脾,则要疏肝理脾。所以只是一味盲目进补,往往导致脾胃的运化机能进一步失调,加重病情。调理脾胃一定要请专业的中医医生辨证治疗,切勿擅自用药。
没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90%的脾胃问题都从饮食上得的,吃好饭看起来简单,但要坚持长期做到位并非易事了。上面也讲到了不良饮食习惯会导致脾虚,要健脾首先要把这些坏习惯给戒掉:避免暴饮暴食,三餐不定,过度节食,不吃早餐等坏习惯;配合早睡,尽量不吃夜宵;少吃寒凉之食;控甜食,吃可以,但不能贪吃,比如含糖饮料、咖啡、蛋糕等;控酒。